游客发表
(二)社会稳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美欧经济社会动荡造成国际体系加速变迁。
华生:土地财政,其实是卖地财政。地方政府的债务黑洞越滚越大,这个链条当断不断,以后必受其乱。
可见,产品市场也好,要素市场也好,如果没有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不能释放正确的价格信号,就没法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和并购重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那么想经济升级,就会非常困难。当然,没有人说,全国特别是大城市的的户籍制度可以一天取消,从来没有人有这样的意见,但必须起步,就象我们刚刚算的那笔账,现在不开始改,20年后也还没有人口城镇化,我们的户籍歧视20年后也不完全取消?当然,这些事情做起来要有周详的规划,不能乱动盲动。就像总理所说的,要多研究如何释放改革的红利,所以,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么改才能改对,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放在哪。编者按: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他给在场的专家学者布置了一份作业:请专家学者来帮助研究,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怎样通过推进制度建设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新京报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教授。一是在关键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要迈出实质改革的步子来。
2008年,我们在改革开放30年时就曾经提过一个农民工市民化国家行动纲要的全面规划。所以,美国的经常是一家银行吞并另一家银行,或者是行业的老大、老二吞并了老三,而我们的资本市场方向走偏,死气沉沉,根本没有实现资本市场在产业升级、优化重组中的功能。社会福利的发展是逐步完善的,至少应该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步伐协调一致,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
过多依靠国家福利,并不利于培养拼搏精神,而中国眼下最需要这种精神大家都知道这种福利制度的不完美性,不尽如人意。新移民需要等上五年才能申请英国的社会住房福利。社会福利的发展是逐步完善的,至少应该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步伐协调一致,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
按原有规定,任何人(旅游、非本国居民,非法入境者)只要生病均可享受免费治疗,只要在治疗确认书上签个字即可,笔者20年前在英国学习时,英国的高等教育对本国人是免费的。近日财政部长楼继伟撰文提出,现在不少人都期待通过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采用的途径要么是提高税收,要么是扩大财政赤字,但这两种都不可持续。
大病、重病基本上以慈善组织募捐、购买医疗保险、亲朋好友等的援助为主。这些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5万美元左右时,进入高福利陷阱。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到英国无不是因各类免费福利大餐太多、太高,压垮了财政,入不敷出,寅吃卯粮,而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指数远高于中国。但楼部长说的是实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完善的福利制度可能仅仅是理想。
在英国经常是人已经去世好几个月,入院通知书才刚到。这也可规避了以前包括美国旅游者飞到英国来做手术等医疗福利漏洞。中国的财税应用面临着六个模块的优先顺序:国防、科技、教育、投资、民生、三公消费。但由于长期在医疗、教育以及失业救助金方面的福利支出过高,英国已不可持续地承受上述负担。
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原创国。国防支出是保卫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科技、教育的投入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投资解决再就业和拉动经济。
欧美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值得关注。这种故事早已不是新闻,人们已见怪不怪。
面对这些教训,我们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做清醒的分析,在我们还没有落入陷阱前,应该提前考虑如何跨越陷阱。的确,中国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国人在养老、出行、住房、就医、教育、就业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但必须接受的基本事实是,任何政府无法也无力为每一位大病、慢性病患者的手术和治疗埋单。现在英国公民上大学每年需交9000镑学费。过多依靠国家福利,并不利于培养拼搏精神,而中国眼下最需要这种精神。不过很多媒体都注意到一句话,则是过多靠国家福利,幸福感不见得高。
医疗方面,居者有份的免费公立医疗福利也必须有国民保险号码,付过税交过钱,才可享受。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经济增长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共同之处是因为违背了最简单的法则:量入为出。
中国的福利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相当长的过程3)民众的支持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性力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2)认真借鉴1993年改革方案的酝酿过程,通过广泛的、高频率的专家座谈会,虚心问计,最大程度汲取非政府部门(包括各种智库、独立学者)的改革建议。
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国企成为现行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常常不愿深化改革。(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北大学者张维迎也认为:过去的十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是最好的十年(the best decade)。2013年初的两会实现了领导层换届,为重启改革做好了人事准备。
(10)逐步压缩发改委权力并最终撤销发改委。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终结了重庆唱红打黑引发的路线之争,重申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要有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眼下,中国正在走向重启改革的路上。(9)允许民资开办银行。
朱镕基在1998年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发表讲话中就强调,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庸人的社会,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步入深水区的改革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包括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
(11)实现IPO审批制向注册制的过渡。问题的关键是:官僚阶层,既是改革的阻力又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过去十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全线失守,却没有官员被问责(除了三聚氢氨奶粉事件),甚至还能继续连任,甚至连道歉都很少听到。尽管如此,人们对改革的前景没有任何理由感到乐观。
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最高领导层应重视民众的参与所带来的舆论力量,释放一切的改革正能量。
上述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几个原因所致: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1990年代国企与金融体系改革带来了强大的经济红利,大大降低了改革压力。(15)央行独立于行政部门。
例如,对一些难啃的改革硬骨头,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的形式,激发全社会的讨论,形成舆论压力,倒逼那些不肯放权的政府部门。因此,能否顺利重启改革的关键在于两点:(1)三中全会究竟提出什么样的改革方案。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